【东大新闻网5月16日电】(通讯员 魏雪延)5 月 16 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联合主办,东南大学与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承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5年启动大会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在南京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沁平,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刘加平,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邱志强,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峰等出席会议。
栾宗涛在致辞中说,围绕服务支撑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经过10 余年来不断完善机制、提升水平,形成了谋划式布局、实战化淬炼、滴灌式办赛、协同式育人四方面鲜明特色,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生战线备受瞩目的赛事,是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杨卫总结了2024年中国研究生事件系列大赛取得的成绩。他表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他介绍,本次同时举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是多方合作推动赛事人才对接和研究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一次积极的尝试。成果交流会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多维展示模式,展现了研究生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产业升级中的积极作为,也生动诠释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担当。
左惟表示,东南大学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三个服务”价值追求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使命,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水平和学位授予质量。学校发起的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系列大赛中参赛人数最多、参赛地区最广、涉及学科门类最全的研究生创新实践主题赛事,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竞赛育人的“数模范式”。东南大学将继续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沿,倡议发起研究生智能建造创新大赛,将系列大赛作为研究生服务强国建设的练兵场,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助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会发布了《2024年大赛工作年度报告》,并对2024年度大赛中60家重要贡献单位、20个创新实践之星团队以及2位卓越贡献奖获得者进行表彰。
在战略合作签约环节中,东南大学和南通市、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分别进行了合作办赛签约,南京大学与建邺区人民政府进行合作办赛签约。
在分享报告环节,历届大赛冠军团队代表及产业代表进行了案例分享;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作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宣介;杨勇平院士、王树新院士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学会发布了2025年战略合作伙伴,杨卫为22个主题赛事承办单位授旗,多方代表共同点亮2025年度大赛版图。
当天下午举办了“面向未来产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主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和代表们聚焦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和《学位法》实施,就如何精准对接未来产业需求,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创办于2013年,目前已成为研究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2024年,大赛报名学生203845人次,同比增长25%,共评选出14984个获奖作品,参赛的学术学位研究生覆盖所有14个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覆盖全部48个专业学位中的46个。
供稿:党委研工部
(责任编辑:翟梦杰 审核:李小男)